“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用环境与场合起卦的道理,叫组场起卦(古代叫占)。仿佛没有“道理”?其实这种起卦:简便敏捷、方便、准确:比起六爻方便得多;(六爻古叫起课,叫占)人在社会活动每时每刻在变化场景,那么起卦变化多端。(但每天坐在办公室,闭门不出的人不宜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以小场面或者叫小宇宙,推算大宇宙的关系。这里面含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关系,是磁场与信息的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关系。实质上是大自然的语言:古代文人墨客“一叶而知秋”一片梧桐叶落下来了,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要到来了。深秋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深秋到了。燕子来了,布谷鸟来了,一花一草的盛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的自然科学家竺可帧的《物实学》洋洋洒洒的篇幅,不正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吗?易所以组场起卦,就是大自然语言的灵通,道理就在这里,这叫做即场起卦。即场起卦又等于磁场效应,比如,印尼的森林大火,东南亚的烟埋现象。一颗炸弹爆炸,别的地方就有冲击波。“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极有道理的。
正如中大哲学教授所说《易经》创立了两种推理方式,一是直接推理;二是类比推理,是合符逻辑学的。暑往寒来,寒暑流转而成岁焉,人的节律自然受天气约束。从推理方式用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结论当然是正确的。
下面用外国人对易经的看法来总结:
美国CARY FBAYES于一九四九年在瑞士为易经作序: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是中国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都是很短命的被推倒;而中国的易经,自古以来,相沿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甘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