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易心得 > 易林杂说 >

时间:2005-02-02 00:38来源: 作者: 点击:
古人对法的理解,比较注重其规则、方法的内涵,跟我们今天有着很大的差别。而我们今天说的法,更接近古人所谓的律。从根本上讲,法律是利用一些外在的公认条款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人文特色,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下,作

  古人对法的理解,比较注重其规则、方法的内涵,跟我们今天有着很大的差别。而我们今天说的法,更接近古人所谓的律。从根本上讲,法律是利用一些外在的公认条款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人文特色,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下,作为一切事物最终评判标准的,只能是人而不可能是外在于人的物,因为人乃万物之灵,封建君王仍人中之龙,是天子,代表着天的意志统治人类,是权力的中心。任何形式的权力分散或者下放,都意味着离经叛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思想的儒家学说,从一开始就强调人治而非法制,自周代开始,统治者跟被统治者在法律量刑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差别。而孔子提出的“君子亲亲”,也从根本上为人治提供了巨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否定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客观属性。

  虽然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古人的法制观念,但是,说古人的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大概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自古以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点,在古代中国是没有实现过的。由于“外儒内法”的统治术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法制王朝,恐怕只有秦朝。但是,秦王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支撑,而法家讲究“势”“谋”“术”等,也并不是强调法律面前的平等,因此,以法为评判标准,自古以来,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直只不过作为口号,生存在清官意识或者善良老百姓的幻想当中。最多,这种法制观会上升到跟清官意识结合起来的高度,把清官视为法律的化身。但是,自古以来,所谓清官不仅少而又少,即使有了清官,其文化底蕴仍是人治而非法治,因为清官最终还是人。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古人的法律观念,给我们留下了法外有情的一面,但是,毕竟法律,至少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是作为客观的衡量是非的标准,是不允许有人为的因素参与的。但是,由于自古以来重人治而轻法律,这给我们今天法制和法治的健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法律意识的淡薄,不仅不利于我们制定法律,更不利于我们推行法制。一方面,违法者以法盲自居,违法乱纪而不自知,即使心知肚明,也视法律为儿戏;另一方面,受害者也没有法律的观念,受害之后,也不知道或者想不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权利。而作为古人法治观念淡满最严重影响的是,包庇甚至怂恿违法犯罪活动的存在。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使得掌权者成为特权阶层,这种落后的意识支撑下的法治淡薄,使得一些在位者或者有某种权力的实力派人物,有机会也有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他自己的意志随意阐释法律,包庇亲友或者有关系者,伤及无辜而不负或不愿负法律责任。而且这种淡薄的法律意识与人治观念还极易跟地方势力、家族势力结合起来,破坏我们的法制,危害我们法制的健全。因此,我们在关注作为传统文化一部的古人的法观念时,一定要注意加以区别和辨析,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剔除其中落后或者不科学的成份,坚持以法制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用今天的法律观念去改造旧的陋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2010年至2020年之预言

    科学家只能预言在未来十年内全球暖化现象达至冰山的溶解及水位的上升,将淹没世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