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伯 332~380
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精研《周易》。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Page]
萧 衍 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其解易着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张 讥
南朝梁陈经学家,易学大师。字直言,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其易学本于郑玄,观点中较为突出的,是对《说卦》文“参天两地而倚数”的解释。
卫元嵩
北朝北周术数名家。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精阴阳历算,善阴阳术。曾仿照扬雄《太玄经》体例,袭用《归藏》序次,而着成用意怪僻、文字艰涩的《元包》十卷,今存五卷,后有人认为此着属《归藏》主要着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