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医学 >

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无为境界

时间:1999-05-17 01:39来源: 作者: 点击:
道家学说认为,在社会管理中,无为而治乃是最为理想的境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化境。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说,由于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非常清闲,并没有太多作为,但是他所管理的组
    道家学说认为,在社会管理中,"无为而治"乃是最为理想的境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化境。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说,由于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非常清闲,并没有太多作为,但是他所管理的组织却井然有序,兴旺发达。

  在中国,“无为而治”的思想主要导源于老子。老子认为,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51章),生成万物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自傲,任物成长而不主宰。老子进而主张,"道"是自然无为的,却成就了仪态万方的宇宙万物;人也应效法"道"之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64章),顺从自然规律,不可任性妄为;具体到社会管理中,也应努力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水平,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48章)。只有善于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无为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就连主张弘毅进取、刚健有为的儒家,也有鲜明的无为主张。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他认为,天连一句话都不说,而成就了天下万物,人也应效法天的这种无为境界。《孟子·公孙丑上》说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中庸》中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至人也”,也同样是把无为而无不为看做政治管理及人生的最高境界。

  与老子、孔子、孟子等一样,《周易》也主张无为是最高境界。《易传·系辞下》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