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人生 > 古树新葩 >

孔子为什么晚年喜欢《易经》(2)

时间:2006-05-22 01:00来源: 作者:徐兆寿 点击:
但是,我们知道孔子行教是早年就开始了,并非老了之后。如果说孔子中年编六经和六纬只是在形式上合于易的话,可晚年就不同了。孔子“作《春秋》”时,是有强烈的冒天下之大韪的勇气和悲愤,《春秋》不能流传下来也

  但是,我们知道孔子行教是早年就开始了,并非老了之后。如果说孔子中年编六经和六纬只是在形式上合于易的话,可晚年就不同了。孔子“作《春秋》”时,是有强烈的冒天下之大韪的勇气和悲愤,《春秋》不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耳不顺,对时弊臧否太多。但在他对一生进行自述时就不同了,他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自述时已到晚年,正是孔子喜易之时,按他对时弊的认识,和他强行在天下推礼的态度,五十岁是不可能知天命的,六十岁更不可能“耳顺”的。这种对天命的认识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当时盛行的巫术,即敬鬼神,孔子也敬;另一个大概来自于易经。而“耳顺”完全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有一种通融的态度,即不再固执了。至于“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是对易经的深切认知和践行。
  我们总以为“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发行,其实是易经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易经这一思想的发挥是以辩证的方式出现的,虽与中庸不同,但与中庸有同样的意蕴。在《道德经》中,诸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句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孔子说“过犹不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老子的哲学求静,而避难;孔子的哲学求动,而立行。看起来是背道而驰,实则道的不同方面而已。
  现在我们有些人把老子的哲学称为“真理”,而把孔子的哲学却看得很低,其实是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
  柳诒徵认为:孔子“其于形而上之原理,与老子所见正等。《易》之神妙,正赖孔子发明。”《论语》称“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易•系辞》却屡言神,如“阴阳不测之谓神”,“蓄之德圆而神”,“神以知来”,“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鼓之舞之以尽神”之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