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 1123~1195
南宋经学家。尤精地理之学。论《易》发明刘牧的河洛之学。首论五十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本原。易着有《易原》、《易志通言》。另有《禹贡山川地理图》、《考古篇》、《演繁露》、《雍录》等。
张行成
南宋学者,易学家。字文饶。人称观物先生。精《易》,通术数之学,据邵雍《先天图》和《观物外篇》的“易卦”推衍,并结合扬雄《太玄》、司马光《潜虚》等易学衍义,以十年时间着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述衍》十八卷。为邵雍象数的继承者。
杨万里 1124~1206
南宋诗人,易学家。其《易》说属于义理学派。
朱 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着名易学家、教育家。博极群书,融会贯通,精于《易》,影响极大。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家之大成,独立发挥,形成自己的体系。其易学批判地吸取了各家的观点,以程氏易学为骨干,融会各家的长处。提出“易本卜筮之书”
戴师愈
南宋人,与朱熹同时。其论《易》,认为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旁。又称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卦爻自一变至七,名作归魂。着《正易心法》。[Page]
张轼(1133-1180) 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廉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誓不言和,推崇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并以“太极”为最高范畴。认为“太极”流行天间,贯乎古今,通乎万物。着有《南轩易说》《南轩集》、《癸巳论语解》、《孟子说》等。
薛季宣 1134~1173
南宋学者。主张河图洛书实为古代地图,乃“辩物象而旋地政”(《浪语集?河图洛书辩》)之宝器,此说为考古史之一在创见。于后人研究河洛影响极大。推崇《周易》,认为“六经之道,易为之宗。”论《易》有《书古文周易后》、《河图洛书辩》、《答陈同甫书》、《复张人杰学谕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