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新闻 > 新闻时事 >

七七事变与“起七七,终七七”

时间:2014-07-08 15:30来源:未知 作者:东方木 点击:
今天是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的77周年纪念日。 七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文化中,颇有神圣性。《荆楚岁时记》等南朝佚籍提示:曾有一种类似《圣经创世纪》的世界起源神话可能流传于1500年前的长江流域。在基督教文化中,世界最初的七日,被反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今天是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的77周年纪念日。
       
        “七”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文化中,颇有神圣性。《荆楚岁时记》等南朝佚籍提示:曾有一种类似《圣经•创世纪》的世界起源神话可能流传于1500年前的长江流域。在基督教文化中,世界最初的七日,被反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即沉淀为“七日来复”的星期规则,这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是比“月”这个被篡换过的时间周期来得更为重要的一种作息循环,深刻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心理以及地球上各大陆的物质交换。在中国,那个如今不知其详的神话,曾经在每一年的年初,表述为从初一到初六鸡日等等的六畜之日和年初七的人日,而今虽寡有听闻,历代涉及或专写人日之俗的诗文文献颇夥。不过,中古以降,民间丧家做七,在死者亡故之后每七日祭祀一次,直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的习俗,无疑为近世的“七”蒙上了一层浓郁的不祥色彩。至于20世纪,以卢沟桥事变为正式开端的抗战,更是雪上加霜,为其添增了多少死气与悲怆。
       
        恰逢77周年日,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做过的一个研究,当时纠集了一大批质量各异的材料,但是一直没有完成一篇成形的文章。今天索性稍加拾掇,罗列出来,以志纪念:
       
        起七七,终七七
        豫宁粤汉,暗无天日
        引胡深入,一鼓歼灭
        吴越英杰,努力努力
        青田刘基题
       
        这是我在十年前研究谶纬时搜集到的一则民国时期的预言,称是明代初年刘基即大约仅次于诸葛亮的智者刘伯温所作,镌刻在一通青田石碑上的——请注意刘伯温即浙江青田人,青田石,篆刻爱好者很熟悉,是印章的常用石材。据1938年底《申报》报道,这块名为《回天碑》的石头久埋在浙东绍兴的炉峰仙人桥下,到这年秋天居然因拓宽道路施工而出土,一时轰传,至少成为激励江浙两省志士抗敌的一个手段。
       
        战争中利用预言来影响人心的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末陈涉起义中,吴广狐鸣鱼书的时候;从一开始,那些昭告未来的话语就有诗歌的某种品性,譬如押韵与成颂能歌,所以也被称为谶谣。因为其可靠性暂时(在最初传播与阅读时)还不能确认,所以往往有依赖其他影响因子的策略,譬如宣称出自于神仙、圣贤或者智者、重臣、巨子之手。刘伯温即早有附会,说流传甚广的《烧饼歌》是他的作品;而在1900年庚子事变即义和团运动时,就盛传过一则《刘青田碑文》:“庚子之年,日照重阴。君非桀纣,奈佐非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羣,逢天曹怒,假手良民,红灯下照,民不迷津,义和明教,不约同心。金鼠漂洋孽,时逢本命官,待当重九日,翦草自除根。”这篇文字中的时代性因素,此时身在此山中的“有效读者”,即在有效期或谶语保质期内的读者未必能觉察得到,但时过境迁,我们很容易发察个中有属于近代的岁月痕迹。《回天碑》的情况差不多,“努力努力”颇与总理遗训(1925年)相呼应共振,但后者不是预言,只是期待。
顶一下
(9)
90%
踩一下
(1)
1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