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易心得 > 易林杂说 >

时间:2005-02-02 00:57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国的书法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和超越意识。 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发端,仓颉造书的传说,即是对外像的描模和追踪。“六书”(许慎《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造字方式,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首重象形,都说明象形

  中国的书法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和超越意识。

  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发端,仓颉造书的传说,即是对外像的描模和追踪。“六书”(许慎《说文解字》里总结的六种造字方式,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首重象形,都说明象形是形象思维的必然结果。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中国文字,无论是先秦的大篆还是秦小篆,都富有构图语言艺术的某些特性。

  但是,这种书法又不停留于象形的层面,其所谓“形”经过艺术加工,已不再是自然界的形,而是融汇着书家主体意识、主体情感的“形”。书法的能耐,不在于能摹其形,而在于能得其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书家采取了两方面的努力,第一就是变“形”,利用形态的变化,达到笔墨酣畅以求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在情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线条的生动刻画,增加书法艺术的视觉效果,直接剌激欣赏者的视觉,给人如赏画之感。这就是为什么书法与绘画,自古以来即有着亲密的渊源。人们对书法的评论,也跟对绘画的评论密切相关,“神韵”、“气韵生动”等,既是画评,也是书评。魏晋书法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它将这种超越发挥到了极至。毛笔书法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构图艺术特征,通过书法家的灵活而巧妙的运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飞白”可以说是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那似断实连,笔断意连,使人欣赏到笔势的飞动和灵活,也仿佛产生出中国山水画烟雨迷濛或者龙翔云端的审美效果。特别到宋元之后,士大夫文化急剧地朝着“内圣”方面转化,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宋元时人创造性地将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利用三种艺术彼此的长处,融汇成一完整的艺术整体。“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既标志着书画结合的开始,也意味着线条艺术与给画艺术只能最终谋求妥协,而不可能由一方替代另一方,书家超越意识已经达到极限,到此为止了。书法中的超越意识是有限度而不是无限制的。即使是张旭的狂草,也最多只能成为其内在狂放情怀的载体,而对线条的依赖却是自始至终没有能突破出去。书就是书,画就是书。融书画为一体的“鸟书”,在中国书法界和国人心中,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正统的地位,似乎也暗示出中国人的超越更多的是停留在情感的层面,以主体情感的实现作为对超越的肯定,而不是以某种外在的客观标准为依据的。另外,自隶书渐渐脱离对外像进行形象的追踪,到楷书的方正严整,线条的艺术含量大减而字的实用功能渐趋突出,使得中国书法朝着尚实的路线发展,虽然其艺术性仍为人所重,但已不再是对线条形象构图的欣赏,而是将审美观照的重心转向了对负载于笔画之后的文化内涵的把握,而笔画本身的艺术功能却大为降低,视觉效果也明显减弱。这种力图超越却又不离初始的艺术创造,借用闻一多对中国诗的评价,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2010年至2020年之预言

    科学家只能预言在未来十年内全球暖化现象达至冰山的溶解及水位的上升,将淹没世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