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总星系各大星系的轴空间,由于其星系盘上下两侧的轴空间中只有高速运动着的星际物质流,而且近似于均匀分布,没有星球存在,各大星系整体的磁力线的运动方向也较为一致,光子能够较为顺畅地穿过这些物质,从而能够运行到距离各大星系的星系盘极其遥远的区域中,在各大星系的轴空间内极为遥远的距离上仍然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类庞大的星系。所以,在各大星系的星系盘以外的赤道空间中,都很难看到某个庞大星系的存在,而在其轴空间则非常容易的就能够看到它,光子在这类庞大星系的轴空间的运动距离,比赤道空间远得多,而且强烈和密集。
所以,当我们有能力对总星系内部各大星系的分布状况进行普查,并根据其分布状况描绘成为一幅各大星系在总星系内部的平面分布图时,我们将采用在总星系盘上方或下方的高空看总星系的姿态来描绘它,这样,在总星系盘上方或下方极为遥远的距离上看各大星系,星系盘与总星系盘重合的各大星系的可见度较高,这些星系就属于亮星系;星系盘与总星系盘垂直的各大星系的可见度极低或根本就无法看见,这些星系就属于暗星系。
即便如此,暗星系仍然是存在的,我们必须将其所在位置在总星系内部各大星系平面图中描绘出来,为了区别亮星系和暗星系,用白圈表示那些星系盘与总星系盘重合的各大星系,用黑点来表示那些星系盘与总星系盘垂直的各大星系,就显得很准确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河图》与《洛书》中的白圈和黑点就是代表总星系盘中的各大星系位置及其星系盘状况的总星系内部各大星系的平面分布图。
但是,《河图》与《洛书》早已失传,后人是根据古籍中的记载等资料描绘出来的宇宙结构简图,在古人的观念中,《河图》与《洛书》就是宇宙的结构简图。同时,因为在古代还没有总星系这个词,这里的宇宙,实际上指的就是总星系,所以,将其翻译过来,《河图》与《洛书》就是总星系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