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周易》与中医比类取象(2)

时间:2001-06-10 02:22来源: 作者: 点击:
《内经》“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以及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亦说:“上究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表明《内经》的取象比类也是来源于实践观察的。 类比方法极广地渗透了《内经》

  《内经》“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以及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亦说:“上究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表明《内经》的取象比类也是来源于实践观察的。
  类比方法极广地渗透了《内经》的基础理论之中,包括脏象,阴阳五行,六淫。如在藏象学说中,把人体的脏器、神志、液、体、窍,分别归类于心、肝、脾、肺、肾五个系统中来,形成五个脏象,这是中医吸取了《周易》卦象的取类比象及五行学说类比演义而来的。中医脏象学说的特点是在于,把五行学说之间的五种物质形态的相生相克类比到脏象中来,从而加深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周易》卦象的取类比象进了一步。
  在六淫学说广面,《周易》提出外界物质与人体相通应,如《易·说卦》曰:“坎为水……其于人也…为心病”,“离为火…其于人也为大腹”。《内经》把自然界风的特性:善动,类推到人体病机方面来,则凡是活动性的、善变的、游走性的、摇动性的诸如眩晕、震颤、瘙痒、抽搐、行痹、皆类比为属“风”,从而创立了“风气通于肝”“寒气通于肾”“火气通于心”“燥气通于肺”“湿气通于脾”的理论。体外六气和人体五脏相通应,这是中医内六淫学说的核心,在《周易》朴素类比思维的基础上,《内经》把比类取象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病理、生理学中,促进了中医病机学的发展。(扬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