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新闻 > 综合报道 >

尊重《易经》,但不是不可批评《易经》(2)

时间:2006-02-18 03:22来源: 作者: 点击: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17世纪初,天文学家徐光启和传教士利马窦曾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章,徐光启也撰文说“欧几里德的几何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其意就是欧几里德一条一条的推论层次明晰,次序不可颠倒,这跟中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17世纪初,天文学家徐光启和传教士利马窦曾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章,徐光启也撰文说“欧几里德的几何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其意就是欧几里德一条一条的推论层次明晰,次序不可颠倒,这跟中国的一贯传统完全不同。中国的做法是陈列事实,无所谓次序,其中奥妙要受者自行体会并得出结论。
  我们都知道,揭示逻辑关系是科学研究中真正的关键之处。这一观点也是我关于《易经》一文里的讨论重点,但我推想很多批评我的人不了解这些。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没有对于推演法的重要认识,这是一个致命伤。
  关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一般被认为是董仲舒最先提出,但事实上它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把天道、地道、人道都归结在一个字里面,所以“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董仲舒之前早已容纳到中国的思维方式里面了。
  “天人合一”,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换句话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还有“内外一理”,内者人世间的事情,外者自然间的事情,要将两个归纳成一体。再如我们熟悉的王阳明格竹子,他欲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这样当然格不出近代科学。
  科学就是科学,在科学问题上一定要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认同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要把二者合在一起。
  也许我这话会使很多人(尤其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人)感觉我对中国的传统哲学太过于攻击性,在此,我郑重表态: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天人合一”的内涵不只是“内外一理”,而是远超于“内外一理”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产生了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的传统思维,对于几千年中国社会的影响,比因植根于“天人合一”而使中国缺席近代科学这一事实重要的多。尤其是今天,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物质欲望急速膨胀,“天人合一”引导出天人和谐的观念与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人生观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