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本质上我尊重《易经》,更认同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我和反对我的人的最主要的分歧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采取了这样的态度,认为既然《易经》对于中华文化有深远的影响,那就不可以批评,甚至不可以讨论,不在乎是不是它的影响里面确有一定的负面成分。我认为这个态度要不得,不能采取感情用事的态度对待科学,应该仔细分析这样重大而且有长远影响的问题。
和《易经》结合,中医没有前途
中药是中国人的祖先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文明重要的科学遗产之一,这已被全世界所公认。中医几千年的经验总结获知了很多药材,这些药经过近代科学的研究证明确实非常之重要。但是,中医的理论直接沿袭了《易经》的思路,而非近代科学化的。
如果现在我们研究中医理论仍然坚持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中医的理论仍要继续原来的想法,我认为中医、中医学没有前途。中医传承了《易经》中分类精简的精神,分类上坚持阴阳、表里、寒热,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架构的话,中医学一定没有前途。所以我们要抛弃中医的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的成分,而代之以近代科学化的方法。
年轻人,需要直言不讳的气魄
最近,我的讲话和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多,反映更多,善语有之,批评则更甚。我所以比较大胆讲话的原因是我不怕人骂,我从网上更清楚的看到很多人实际上在很多地方跟我的想法接近,但是不敢讲话。我想这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现象,缄默不语,这值得深思。
在此,我极力推荐美国生物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的一本书《双螺旋》,也许很多人不习惯他锋芒毕露的作风,但我认为它奇好,尤其对于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