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三易源流辨(3)(2)

时间:2005-02-20 01:10来源: 作者:郑彝元 点击:
注文有一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周王姬昌中圣”。姬昌作易时当近古而非中占。中古作易圣人为黄帚,而非文王。由此注可见黄帚作易历史已被遗落。 继《周易》注文之後是“孔子”一段附文:“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

  注文有一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周王姬昌中圣”。姬昌作易时当近古而非中占。中古作易圣人为黄帚,而非文王。由此注可见黄帚作易历史已被遗落。
  继《周易》注文之後是“孔子”一段附文:“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於商上瞿我,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次旋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若曰终日而作,恩之於古圣,颐师於姬昌(文王)法旦(周公旦)。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易书中为通圣之间,明者以为圣贤矣。”
  此段记载孔子传承易学过程,其中“请益於商瞿氏”,与“颐师於姬昌法旦”二句,清楚表明孔子学易於商瞿氏,传承的是周易。孔子因作“十翼”有功於易学,故“明者以为圣贤矣”。孔子作十翼仅是为易经作传,明白声称自己是“述而下作,信而好古。”此段记载孔于的文字附於周易之後,清楚表明孔子与周易的传承关系。後代认为周易之“周”字有“易道周普”义,“周”非朝代名。此说使三易并列之义失落,是错误的。
  在“汉代举”句下注:“後汉王凤举曰:不读易经者,不得岂朝。须道德二经,与宰相剥勑批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  (按:宰相有饔理阴阳,调和鼎鼐的职责,不读易则职司失据,无以为功。此两句当系後代掺入。“剥勑批魏”一语费解。
  在“举先易而後依孔于”句下附说明:“附於後,是代代书之,後入书之,不得为先文也”。可见易学至汉代,留存的主要是孔子传承部份,已非三圣古易全貌了。
  由《乾坤凿度》记载与注文可以看出:易经从伏羲至汉代五千余年的历程中,累遭百六阳九,水火灾厄,失而复得,始终传承不替,成为华夏道统慧命不绝的象徵,民族精神的标志《易经》是中华民族永远熠熠发光的瑰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