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易道:神圆知方(3)

时间:2002-01-02 03:57来源: 作者: 点击: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的成书过程有所谓的“人更三圣(或曰四圣),世历三古”之说,即“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周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的解经。从各种考据的结果来看,尽管“四圣”与《周易》文本中的几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的成书过程有所谓的“人更三圣(或曰四圣),世历三古”之说,即“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周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的解经。从各种考据的结果来看,尽管“四圣”与《周易》文本中的几个组成部分是否存在着上述明确的对应关系还有待考证,但“世历三古”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是说,《周易》的成书是一个历时数千年、历经漫长演变的历史过程。就文本而言,根据文献记载和后人的相关考证,说明在《周易》文本形式之前,还存在着其它内容不同但性质有相互承接、发展联系的文本,典型的代表有所谓的夏《连山》、商《归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周易》文本的形成必然会受到“上古”、“中古”和“下古”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的影响,并在文本的内容中有所反映,从而形成一个由卦象符号、卦爻辞以及理论解说三个不同结构混成的复杂的思想表述系统,容纳并包含了当时业已成形的包括卜筮、哲学、科学、史学等各类知识的“片段”,成为一部有着相当宽泛外延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性文献。《周易》以及因此而发端的易学之所以人言言殊,就是由这个宽泛的外延所决定的。逻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概念是由其外延与内涵共同决定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难以明确界定,无所不包,那么其内涵则必然凝聚为某种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就《周易》而言,所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其广大悉备的现象外延统统都归结为一个根本的“内涵”,即“道”之上,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虽然它的外延广大到无所不包,而居于本质核心层次的内涵却收缩为一种很小很小的《易》道。这个《易》道就是《周易》的思想精髓或内在精神,从根本上规定了《周易》的本质属性”[iii]。
  不独为易学所专用,“道”也是中国哲学最高的范畴之一,其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越了其“道路”的文字本义,更非诸如“规律”、“准则”一类现代的名词概念和术语所能概括和界定。它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观念预设之一,所谓“太初有道”不仅为认识明确了终极的目标,也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最根本的判断依据。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那么“天”与“人”合而为一的着落点就在于这个“道”。正是由于“道”的概念具有统摄全局的核心地位,因此在历史上的各类文献中,有关“道”的不同表述不胜枚举。单就具有哲学意义的话语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术流派对于“道”的引申和发挥也多有歧义,那么作为《周易》思想核心的“易道”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