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苑 > 天文历法 >

天文仪器的研制和革新(3)

时间:2007-01-23 18:36来源: 作者: 点击:
除浑仪和浑象的研究和改进外,公元5世纪北魏道士李兰还发明了秤漏,在改革计时装置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秤漏的原理是用渴乌(虹吸管)将漏壶中的水引入权器,然后称量水的重量以确定时间,“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时

  除浑仪和浑象的研究和改进外,公元5世纪北魏道士李兰还发明了秤漏,在改革计时装置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秤漏的原理是用渴乌(虹吸管)将漏壶中的水引入权器,然后称量水的重量以确定时间,“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时经一刻”①。秤漏简易、灵敏,可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并且可随时开始和结束,测量任意的时间区间,因此在隋唐时曾风行一时。

  ① 见《隋书·天文志》。
  ① 《隋书·天文志》:“其双轴之间,则置衡长八尺,通中有孔,圆径一寸,……衡既随天象东西转运,又自于双轴得南北低仰。……其仪至梁尚存,华林重云殿前所置铜仪是也。”
  ② 《后汉书·律历志》:“黄道与度数转运,难以候,是以少循其事。”
  ③ 《宋书·天文志》:“高祖平长安,得衡旧器,仪状虽举,不缀经星七曜。”
  ① 《宋书·天文志》:“诏乐之更铸浑仪……地在天内……规二十八宿……置日月五星于黄道之上,以水转仪。”
  ② 见苏颂《进仪象状》。
  ① 见《初学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