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京房易学在西汉出现以后,数千年来流传不衰,历代都有学者对此术进行研究、充实、修正、提高,其著作层出不穷。如晋代的《洞林》、唐宋时的《火珠林》、明代时的《断易天机》、《卜筮元龟》、《易林补遗》、《易冒》、《卜筮全书》,以及前清的《易隐》,乾嘉之后的《增删卜易》与《卜筮正宗》。
以上筮书虽都源于西汉京房氏,同属火珠林法的范围,但其各朝代的筮法风格并不相同,其筮断风格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现一一介绍如下。
第一时期,即是流传于西汉以后,用的即是《京房易传》所示之的预测之法。其将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纳入卦中,用数学积算的模式推断灾祥。其易学体系共纳阴阳五行、干支、卦变、世应、六亲、星宿、节气、五星、建候、消息、飞伏、积算于其中,天地人三才合一,为当时第一大法。
第二时期,即是流传于晋代到前清之间,其所用即是《火珠林》所示的推断方法。其代表作为晋代的《洞林》、唐宋的《火珠林》、明代的《易林补遗》、《易冒》、《断易天机》、前清的《易隐》。
第三时期,即是流传于清代乾嘉之后,直到如今,我们的六爻学者均是用的这种推断方法。其最早的代表作即是清代乾嘉之后出现的《增删卜易》,《卜筮正宗》二书。而现代学者所著之说,更是层出不穷。
现代学者多以为现今流行的六爻筮法即是与古典的火珠林法,其实不然。古典火珠林筮断区别于现在流行的六爻筮法的特点即是:两者的取用神与推断方法均有所不同。如《火珠林》一书开篇的六亲根源节中即言:卦定根源,六亲为主;爻究旁通,五行而取。其意即为:根源者,乃八宫之卦主也。而原有六亲旁通者,六爻之飞象也,而上下相乘。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而定四时六亲者,六宫也。六爻,父,子,兄弟,妻财,官鬼。定一宫管八卦,七卦俱从一宫出。旁通者,上下宫飞象六爻也。盖本宫在下为伏之六亲,旁宫在上为飞之六爻,如六壬有天盘,地盘也。先看六亲之下,后看六亲之上,所乘得何爻,而辨吉凶存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