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从中国彝族文化与墨西歌玛雅文化的共性可见,二者都属于古老文明遗址据彝族学者刘尧汉等考证:中国彝族和墨西哥印地安人的祖先玛雅人都曾用过十八月的太阳历法。即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而玛雅人的十八月历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前左右。再加之两者的文字写读方式(从上而下,自左至右)、玛雅的“金字塔”一字绘成与彝族三圆台向天坟同形,和两者都有过“虎崇拜”等共性表明:中国彝族文化与5000多年前的玛雅文化有着远古历史渊源。[8]美国和墨西哥学者们进而讨论,玛雅人可能是中国金沙江土著彝族的远古祖先羌戎,曾长途跋涉经过白令海峡迁往美洲繁衍的后代,这也表明中国彝族和玛雅至少在5000多年前就具有较高的文明存在。
以上对大量出土文物的梳理及彝族与玛雅文化的比较,都表明伏羲文化(含彝族祖先)具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上古的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鼻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下面接着再说伏羲的虎文化及其与彝族文化的关系。
2 伏羲的虎文化与彝(羌)文化
2.1 伏羲文化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
过去为了强调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大多把中国文化的始祖伏羲文化称之为“龙文化”。自濮阳M45号墓葬出土(参看1)后,发现墓主骨骸旁陪伴有蚌型的龙和虎,又联系到伏羲与女娲的合体塑像,已有人提出“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民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9]。这表明伏羲文化实际上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以往关于龙文化方面的论著和文章很多,故不赘述,以下着重对伏羲虎文化作些补充。虎文化和龙文化都属于先民的图腾(Totem)崇拜。此词源于美洲印地安人奥贝部落的原始语言Dodain。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各种动物或植物。虎和龙都是伏羲时代先民们奉为始祖崇拜的对象。《史记》和《山海经》中的“西王母”,也是一个以羌族女性为首领的部落,以母虎作为始祖的图腾形象。《易传·文言》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名言。据称伏羲“风姓”,出生于西部天水山区,故伏羲与虎的关系应当更为密切。伏羲又名伏牺、宓戏、庖牺,而“牺”代表被降服驯养的动物。故伏羲时代主要是渔猎时代。[10]虎为百兽之王,而首领能够降龙伏虎,故有“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之说。可见伏羲文化已超越了对虎(龙)本身的崇拜。从M45号墓葬看,墓主人身长1.84米,龙长1.78米,虎长1.39米,且人骸居中,龙在右,虎在左,均属陪衬[11]。据研究四川羌族和川滇彝族均贵左贱右。贵雌尚左是代表原始社会遗风。如巍山县彝族的墓葬,直到40年代(20世纪)还是妻左夫右。[12]也可见虎文化的重要地位。另外伏羲“仰则观象于天”,曾发现天空中的有关星座并分别命名为苍龙、白虎等,与地面的动物相对应,这是最古老的天文学萌芽。另外,在濮阳西水坡遗址176号坑中的蚌壳摆塑物,除龙虎外,还有凤鸟、鹿、龟和蜘蛛等被驯服的动物形象。[11]它们都充分反映了伏羲的虎威的业绩,体现伏羲虎文化是整个龙虎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据《淮南子·览冥训》称伏羲为“虙戏”。《礼记·王制》说“西方曰戎”。而《风俗通义·四夷》说“西戎有六……,五曰‘鼻息’”。查“鼻息”即“戏”的转写,而“虙”字从虎头。虎既是伏羲族的图腾,又是西羌族的图腾。这表明伏羲(虙戏)文化与西羌(含其后裔彝族)文化也有密切联系。[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