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宅东下西高,富贵英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凡地,东高西低,生气降基;东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败门户,后高前低,居之大吉。”这些也不无道理。因为,宅基如果东高西低即左高右下,那么庭院内上午的采光量定然大为减少,而下午的采光量则相应增加。这在“夕阳”不如“朝阳”好的社会心理定势下,自然是一种蹩脚选择。何况中国大陆冬季多刮西北风,若宅基东高西低,而东西院墙又对称等高,那么,院内接风景就必然有所增加,这对于以烧炭方式取暖的古人来说,不能不是个问题。因此,在无平坦宅基的情况下,宁可“东低西高,不富且豪”,也不能“东高西低,生气降基”。前高后低也同此理。因为,中国民居多朝南座北,院门也多开在东南部。假如前高后低,那么,不仅采光不好,使宅内阴湿寒冷,而且外人造访进门后需要往低处走,视角会由仰转平转俯,这无疑将使宅主原应具有的居高临下的心理丧失殆尽。长此以往,即使“门户”不绝,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想“世出英豪”、“多足牛马”、还得“后高前下”。
——“凡宅地形,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南北长,东西狭,吉;东西长,南北狭,初凶后吉。”此外,卯酉是指东西向,子午指南北向。子午不足,院落的长度就会短于宽度。那样,不仅景深不够,无美感可言,而且外人一进院落,走不了几步就到客厅,这对于从容待客(比如在不速之客造访入屋前,抹掉桌椅上的积尘,或者撤掉杯盘狼藉的餐具什么的)也极为不便。故自然不似“卯酉不足”那样“居之自如”了。
——“凡宅,东有流水达江海,吉;东有大路,贫;北有大路,凶;南有大路,富贵。”这是对交通环境的选择。所信奉之道理,有些是出于功能考虑,有些是出于审美要求,有些则纯是信仰使然。大约东为陶朱之地,“有流水达江海”,故意味“财源茂盛”。但东有大路,则内气外泄,内财外流,因而主贫。“北有大路凶”的原因则可能是座北朝南的民居,其正房位于院落的北部,因此,如果北有大路,那么,车马经过房后,定然喧闹不静,屋主人但闻其声,不见其影,白白受其影响,因而自然不是一种优良选址。相反,南为阳,南有大路,则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