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末出仕为官的赵氏后人赵范《硕高筑堡记》的记载:其祖居来龙“丹灶(山)一脉从龟山西南分结,次结傍灶山,延袤达百余里,人才生其间者……俱钟兹地灵,而余之新居硕高山亦其分支也。
赵家堡依硕高山为主山,以西南长而高的龟山——丹灶山脉为龙砂,以东北一里内的低平小山为虎砂。这种选择不仅符合风水察砂理论中的青龙宜高、白虎宜低的说法,而且在实际中,对防避当地高温时节盛吹的西南湿热信风也确有一定作用。
就水口来讲,官塘溪也极合“地户关闭”的风水原理,恰如《硕高筑堡记》所言:“水口两峰,南曰崇山……北曰东林……巍然提门巨障,尤称奇哉!”
点穴是阳宅选址的高潮。在这里,穴即位于该堡基址。而其正对的西北方较远的龟山,则为朝砂;近处之大庵山、虎山则为案砂。整个城堡呈座东南,面西北的特殊朝向。如此选择宅基朝向,除了风水方面的原因外,很可能寄托着漳浦赵氏族人顾祖望乡、企盼返豫重振宋室的政治意图。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赵若和初建赵家堡时,将楼堡命名为“完璧楼”,可以得到暗示:完璧者何?归赵也!
至此,可以解释赵家堡为何选址于硕高山下而非湖西盆地中的其他地方。众所周知,风水理论本身即是中国人传统封闭型聚落形态观的体现,而赵家堡所处的小地理环境与湖西盆地的大地理环境所呈现的围合感,正符合此种要求,因此,在深厚的传统文化蕴育下而又独具特殊家族背景的漳浦赵氏,最终较大规模地将家宅营建于硕高山下,可以说是营建者深受风水观念支配而为振兴家国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当代国粹文化研究应用中心整理 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