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苑 > 天文历法 >

近代天文教育工作的进展

时间:2007-01-23 19:04来源: 作者: 点击:
1919—1949年为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草创时期。在这一时期,老一辈天文工作者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为开创和振兴中国的近代天文事业作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创办中国天文学会,建立近代天文研究机构和天文教育机构,开展一系列力所能及的近代天文工作,同

  1919—1949年为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草创时期。在这一时期,老一辈天文工作者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为开创和振兴中国的近代天文事业作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创办中国天文学会,建立近代天文研究机构和天文教育机构,开展一系列力所能及的近代天文工作,同时创办刊物,编译图书,举办学术演讲,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使中国近代天文事业从无到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他们所做的这些开创性工作,为日后中国天文事业的兴旺发达打下了基础。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仪器设备遭受破坏,机构有的内迁,有的瘫痪,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有些工作还未得到恢复。
  这一时期的天文教育机构主要有国立中山大学天文系和齐鲁大学天算系。此外,中央大学、厦门大学和山东大学等校的物理系和中央陆地测量学校等也开设有天文课程和开展一些天文工作。
  1926年秋,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在数学系内添设天文课程,将数学系扩充为数学天文系,聘用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张云(1896—1958)为天文学教授。张云曾获法国里昂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到中大后开拓和发展了该校的天文教育和科研事业。1929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山大学天文台并任该台台长。台内建有赤道仪室、子午仪室、时计室和放映室,置有德制15厘米赤道仪(附有11厘米天图摄影仪)、德制6厘米超人差子午仪、法制20厘米反射望远镜和15厘米折射望远镜等仪器,而且所藏天文图表、图书也很丰富①。系内天文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完备。从1932年起,数天系学生三年级后分为数学、天文两专业。1939年时为天文专业学生设置了普通天文学、球面天文学、实用天文及天文实测、光学、近代物理、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等必修课程,以及数学物理、理论力学、宇宙论和地球物理等选修课程②。当时中山大学数天系是国内设备最完备、天文课程设置最齐全的天文教育机构。中山大学天文台除供学生实习外,还参加了1933年的第二次国际经度联测③以及中国科学界组织的几次日食观测。开展了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和变星的目视观测等,承担了中国天文学会变星观测委员会的工作,于1930年2月创办《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两月刊》。[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