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以月时定命宫,因古书表述不当,造成学者理解上的困扰,究其实,乃以子时为指针,以加盘法去观察(参见人道命学纲一章有关内容),即明其本意。所谓“冬夏致日”,因七政四余术以日为主,故以春秋二分的太阳出卯入酉为准,即取以三“纵”之中的卯时为立命指针;所谓“春秋致月”,因斗数以月为主,则以冬夏二至的太阴出子入午为准,即取三“横”之中的子时为立命指针,此即七政四余术与紫微斗数立命之原理。 [Page]
以地为本体(参照系),则日月皆随天左旋,而日月各自运转,太阳以365.2425为周期成黄道一周,称为“岁周”,即今日公知之地球公转周期,以地为本体,则日自西向东而旋。因紫微斗数以月为主,故年周为354或355日,闰年383日或384日(犹易经之384爻),而与太阳黄道周期无涉。
月之公转周期本为27.3日,因以地为本体,不可察,惟可以月相朔望观察其周期,称为“朔望月”,其周期为29.53日,故历法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均之则二十九日二分之一。而紫微斗数以太阴历日数配合宫气纳音定紫微落宫,盖斗数以太阴为主,而不同于七政四余术以日为主的“月将法”。
《太乙星经》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之七,故一章十九年,七闰,闰有十三月。此即古天文学的“月行倍离”问题,为何一章七闰,与“月行倍离”如此契合?此亦天地之妙,实非明灯浅薄之心力所可明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