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与冬至等八节气最为重要。彼此大约相隔46天。一年分为四季,“立”表示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而“分”和“至”表示正处于这季节的中间。
因公历与节气皆依回归年制定,故公历日期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比较固定,前后的相差不会超过两天,有人总结出下列歌诀(每节气各取一字) :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六日廿一,下半年八日廿三;
每年二月开始算,最多相差一两天。
由于地球绕椭圆轨道公转,在近日点附近(冬至)的运行速度较快,而在远日点(夏至)附近运行速度较慢,运行15度所须的时间自然有异,两节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故冬天的节气较密,而夏季的节气较疏。
节气物候图
六.白道初级太阳
白道即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无限延伸而与天球相割形成的大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7天7小时43分,称为恒星月,而地球连同月亮一同环绕太阳运行,相对于太阳而言,绕地一周需29天12小时44分,称为朔望月,即月相周期。
有关晦朔、上下弦等月亮的相位知识,参看与月球有关的天文知识一节。需要注意,农历的每个月都以朔日(即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为初一日。
由于月亮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运行速度时快时慢,古人总结为:每月的初一至初四,月亮行进最快,为一昼夜140 有余,初五至初八行进速度一昼夜为130 有余,初九至十九,行进速度最慢,为一昼夜120 有余,二十到廿三,月亮一昼夜行进130 有余,廿四到三十,一昼夜行进140 有余。
由于月球公转周期为27日有余,而列宿有28个,几乎一昼夜月行一宿,因此中国古人把月亮与廿八宿对应起来,对应情况是(有不同说法,莫辨真伪,此列六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