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对于《易经》及“十翼”的研究是十分深刻的,唯此才有他对人情世故,那样精深的洞彻和体悟。他不是把先哲圣人之书读死了,成为人们鄙视的“书呆子”、“臭腐儒”,在活学活用上他应当是个天才。因为正是由于他一开始就站在出世、超然于物外的高度,所以才会有君临天下一般宽大博大的胸怀和皆融于世的气度。
邵雍正是按孔圣人的教诲“进德修业”,达到了孔圣人在《乾卦》彖辞中关于龙及龙德之人七条爻词中所说的境界。如果说孔子只是在学问、学识上被后代遵奉为圣人的话,那么邵雍就不仅是学识上被称为自春秋孔子之后,无人能及的易学大师,而且在个人修养、品德上也被奉为“内圣外王”具有龙德龙才之人。
通观邵雍一生,人们不难看出,他这一生与龙有不解之缘。他研究的先天象数、易经八卦,在过去也是学术上最高等级的“龙德龙识”,他融会百家,顷其毕生精力于一注的《皇极经世书》则被称为帝王之学,那可不是遣情逸致或偶然所为。邵雍虽是一介贫民,却心忧天下、心忧世界兴亡,其所创三皇五帝尤其是夏以后的编年史表,与前些时国家集中多少科学家、史学家、化费多少钱财搞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一致。就此而言,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和奇才,谁还能说邵雍仅是个屋中自求遁于世的隐士?更为神奇的是,邵雍墓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民间文史研究者在伊川县平等乡西坡龙头沟发现的天然石龙刚好在一条风水线上。此龙长约90米,高95米,石质龙身通体连贯,龙的吻、牙、舌、眼、獠牙、角、足、翅一应俱全,面南朝西,尾向东,呈卧伏欲腾飞状。据地质专家考证,距今有三百万年历史。说明当时,邵雍就发现了此石龙,或者说看到了此地的龙脉风水。这块坟地,是他与程颢用五音择地法确定的。邵雍在《自述二首》诗中有:“陆海卧龙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老去吟》诗中有“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龙自往还”二句,从邵雍生活的年代到1993年石龙被发现,几近千年,湮没了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石龙,终于重新被世人所发现,人们在惊呼它的神奇造化和鬼斧神工的同时,不得不为邵雍的眼力所折服。他生前是一条隐伏民间的潜龙,死后又葬于这龙脉之中,看来这绝不是偶然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