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易经》与龙凤文化研究探索(4)

时间:2006-08-05 03:14来源: 作者:常安镓 点击:
邵雍一生所达到的绝高层次表现在二点:其一,大象稀形;其二,大隐于市。别看他学问参透古今,他通过精研象学,可以说已看透红尘世界、生死轮回。无论是从自然界万物变化,还是人事兴废,功名利禄,他都看穿了,而

  邵雍一生所达到的绝高层次表现在二点:其一,大象稀形;其二,大隐于市。别看他学问参透古今,他通过精研象学,可以说已看透红尘世界、生死轮回。无论是从自然界万物变化,还是人事兴废,功名利禄,他都看穿了,而贵在不言,不露圭角,韬光以养晦,乐则行之,忧则隐之,并不张狂,或针贬时弊,横加挞伐;或愤世疾俗,自命清高。他不是隐于山林,循入空门,清心修行,而是把自己隐于百姓之中。虽处身尘世,却超然于尘俗之外,并不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因此,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争相迎送。洛阳人皆称其为“家先生,不复称其姓”。据传,当时洛阳有二十余家富豪在邵雍平时路过的地方,自觉为其搭建凉亭,供其歇息。只要他的小车玲一响,孩子们欢呼雀跃,高喊着“我们家先生来也”,争着去迎。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试想:有谁能有如此魅力,不仅能赢得上至公卿、而且下至平民百姓如此的爱戴?
  邵雍从李之才处师承了陈抟老祖留下的先天象数学说,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作为陈抟老祖几代后的弟子,却走了一条与师祖不同的路。陈抟先隐居武当山,成名后移居华山。在宋太宗三次下招求贤,无可奈何之下,步入仁途。随后隐遁,不知所终。邵在宋嘉佑年间路过洛阳,爱其山水秀美,有心迁居于此,后在学生侯绍曾的帮助下,携父从河北共城迁居洛阳伊川,架屋竹间,躬耕畎亩,一面伺奉父亲,一面精研易经,著书立说,近于红尘而“出于淤泥而不染”,卓而不拔,如一条卧龙,隐而不露。但其才德,还是声名远播,以致达官显贵,争相趋奉,指望其指点迷津。仕绅富豪到洛阳有不进官府衙门的,而没有不到邵府拜访的。平民家中、王公府内,婆媳妯娌间有什么争竟,经其一说,皆大欢喜,没有不争相留宿留食的。说其为食客实在有点过,食客有只沾食物之便宜,而不发智的贬义,但邵被大家奉若神明,在他健在时就有相当气势,何况去世后近千年来老百姓以神敬之不逮?因此与陈传老祖比起来,邵雍的修行更高,道行更深。[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