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易心得 > 掌故趣闻 >

扶乩始终有疑点

时间:2007-01-03 01:14来源: 作者: 点击:
扶乩当然比迎紫姑要大阵仗。在神坛前设一木盘,漆以红硃,盘上安一个木架,架起一枝丁字形的乩笔,盘中装满细砂。于是香烟缭绕,术者焚符请神,然后两个人站在盘边,一人一边扶着乩笔,等候乩笔在砂上写字。 这时候,正乩手将砂盘中的字逐一读出,自有人在旁
  扶乩当然比迎紫姑要大阵仗。在神坛前设一木盘,漆以红硃,盘上安一个木架,架起一枝丁字形的乩笔,盘中装满细砂。于是香烟缭绕,术者焚符请神,然后两个人站在盘边,一人一边扶着乩笔,等候乩笔在砂上写字。 这时候,正乩手将砂盘中的字逐一读出,自有人在旁纪录。副乩手反而轻松,他只是神色肃然,帮着扶乩笔而已。 有时候为了取信于人,却叫两个小孩去扶乩,此即所谓“乩童”矣。乩童要受过训练,虽不识字,可是在乩盘中写起字来,却忽地龙飞凤舞。尤其有些扶乩的装置,是两个人站在乩盘后面,离得远远,扶着伸得长长的乩笔来写,写的字跟乩童方向相反,即所谓“逆书”。这样一表演,便更加容易取信于人了。 只是有一点,王亭之曾留意过乩盘上的字,一律大草,有如画符,真的无法辨认。乩坛上自另有人去认,一边读,一边拨平乩盘中的砂,所以乩文其实可以由这个人口占出来。 还有一点,若主坛的乩手能诗,请来的仙人便亦精吟诗,否则的话,便只能扶出有如庙宇神签般的诗句,半通不通,模棱两可。所以王亭之对于扶乩一事,始终有疑,觉得还是迎紫姑好玩一点。 清代有一本书,名《仙坛花雨》,那就首首是很不错的唱和诗了。 所谓跟乩仙唱和,无非是扶乩的人作诗一首,然后乩仙降笔,依韵和成一首,倘如参加扶乩的文人学士多,扶一次乩便可得数十首诗,因此,纵然此中有弊,也难为主乩的人有许多诗才。而今时的乩手,能此道者恐怕已一人没有。仙还是往日的神仙,可是只须换一代乩手,仙人便立刻欠缺诗才,这也是乩坛中人无法自圆其说的事。 前辈乩手诗才好,可以举一些故事来作证。 清干隆年间,吴兴祚任无锡知县,他素来不信神鬼。一日,闻有一秦姓人家的乩仙多灵异,便迳自前往,那时恰好乩仙已降坛,自云是李太白。 吴兴祚见是大诗人临坛,便请道:“祈赐一诗。”乩笔判云:“吴兴祚何以不拜?”吴答:“诗好则当拜。”乩笔又判:“题来。”那时适有一只猫儿蹲在坛旁,吴便指猫为题。乩笔再判:“韵来。”吴兴祚便用“九、韭、酒”三韵来为难诗仙。 谁知语音方落,乩笔已成一诗。诗曰── “猫形似虎十八九,喫尽鱼虾不喫韭。只因捕鼠大猖狂,翻倒床头一壶酒。” 李太白的诗当然无此打油,只是能立时成诗,而且依所限的险韵,是亦可谓难能也矣。这个故事因此传诵一时,只是不知当日吴兴祚有没有向乩仙叩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