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易心得 > 掌故趣闻 >

谣谶用双关隐瑜

时间:2007-01-03 03:43来源: 作者: 点击:
除了用拆字打谜之外,谣谶还喜欢用双关的隐喻。这类谣谶,常常故意误导,而其意则另有所指。例如秦始皇时流行着“亡秦者胡”的谣言,于是秦始皇便急急征民夫筑万里长城,用意即在防胡人入寇。谁知他的儿子偏偏就叫“胡亥”,帝位传至胡亥手上,秦帝国便灭亡

  除了用拆字打谜之外,谣谶还喜欢用双关的隐喻。这类谣谶,常常故意误导,而其意则另有所指。例如秦始皇时流行着“亡秦者胡”的谣言,于是秦始皇便急急征民夫筑万里长城,用意即在防胡人入寇。谁知他的儿子偏偏就叫“胡亥”,帝位传至胡亥手上,秦帝国便灭亡了,秦亡于此胡而非彼胡。不过有些谣谶,虽然用隐喻,却亦令当事人一听便明白,可谓不烦索解。隋炀帝于大业九年幸江都,一夜,忽闻迷楼宫女唱道──“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子自然成。”炀帝闻歌心不安乐,即披衣召唱歌的宫女来问:“此歌汝自作者耶?”宫女答道:“妾弟在民间得此歌,妾弟且言,道途小儿多唱此歌。”炀帝闻言,默然良久,叹道:“此天意也,此天意也。”盖当时李密等在北方已渐成势,炀帝生活放纵而实忧心忡忡,常揽镜自照曰:“一颗好头颅不知落在谁人手上。”难怪闻杨花谢而李花荣,便深夜披衣垂询究竟了。然而李密亦非真命天子,谣谶实指李渊,这便是其神秘之所在,而趣味亦在于此。隋代的谣谶最为典雅,所以往往表面不见隐喻之意。如大业中有童谣唱道──“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话,谁道许。”这样一首像山歌的谣谶,原来却是说李世民得天下,李密以及杨行密都失败。谣谶以“李子”喻李世民,“莫浪语”喻密,杨行密所建国号为“许”,“谁道许”即有否定其成功的意味。然而种种隐喻亦必事后方知,在大业中,根本无人会认为李世民可以称雄,寻且统一天下,亦无人知道杨行密会建立许国。所以这一首童谣、真可以称为谣谶隐喻的典范,而其韵致,又比拆字为喻高出很多。[Page]

  还有一首五代时的谣谶──“马去不用鞭,咬牙过今年。”这两句谣谶,质朴一如民谣,谁知却是五代时一件大事的预言。五代时,楚国马殷占湖南二十州。马殷死,其子希崇希萼争国内讧,南唐乃乘机出兵,大将边镐攻克长沙,然而留守郎州的牙将刘言却大败边镐。刘言方正得意,却又为部将王迸逵暗杀,时为新正大年初一。刘言的绰号名刘咬牙。此谣谶“马”、“鞭”、“咬牙”几个词,用得何等俐落。唐宣宗咸通年中,有童谣云──“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复巢看颠狂。”当时丝毫猜不出谣谶之意,过了几年,王仙芝作反,黄巢崛起响应,寻即取代了王仙芝的地位,这时人们才知道“草青青,被严霜”即是“黄”,下句则点出“巢”字。结语曰“看颠狂”,那就暗示其势声虽大,但却必以失败告终。这谣谶之妙,在于曲曲折折传出“黄”的意思,倘专向草字头去想,便易为谣谶所误导。不过,隐喻的谣谶亦有几乎等于是直说者,例如这一首──“三羊五马,马子离群羊无舍。”唐末有一名庞巨昭的人,官至密州刺史,却精星纬之术,因世乱归乡住长沙,人因问其时占据长沙称王的马殷,以及据淮南称王的杨行密,二人的国祚长短如何?庞巨昭即以此谣谶解说,谓杨氏三代,马氏五代,即“三羊五马”也。后果即如其言。由这故事,令人觉得谣谶之可畏,童子悠悠之口,竟预言了两个霸主的国祚。童于何知,此岂真天意耶。然则,天又何必启示许多灾难给世人也。近人屡闻谣谶有“水落石出”之语,那到底是人为,抑或是天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