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子月至巳月,上卦39阳,下卦45阳;上卦51阴,下卦45阴。午月至亥月,上卦51阳,下卦45阳;上卦39阴,下卦45阴。依以上方法,亦可取45数,而此数正为洛书之和数(此处不用次取)。
3.卦气卦序中的参伍数
十二月(丑月),上卦3阳,下卦8阳,上下卦差数为5;上卦12阴,下卦7阴,上下卦差数亦为5。此5即参伍之“伍”数。六月(未月),上卦11阳,下卦8阳,上下卦差数为3;上卦4阴,下卦7阴,上下卦差数亦为3。此3即为“参伍”之“参(叁)”数。
按月排列的卦气表,除十二月和六月,上下卦阴(阳)爻数之差数较大外,其他月份都或为均等,或只差1数,而且排列都较有规律。唯十二月与六月上下卦差数较大,而此两月又为正相对应之月,故其差数当非任意取定。而此两差数恰与“参伍”之数合,故此两数当即为“参伍”之数。又《系辞》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参伍”之数亦为主导变化之数,而十二月与六月(且只有此二月)之阴阳爻数分布恰为不规则之分布,与“参伍”变化之义同。此当不为巧合。
由此可见,看似杂乱无章的卦气卦序的确是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组织起来的。卦气卦序的排列规律与卦气卦序所要表达的思想是那么的吻合,我们没有理由说这种吻合是偶然的巧合。由此,我们也想到其他卦序的排列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问题,是否也有严格的排列组织呢?答案是肯定的。以象出义是《周易》的传统。所以,卦序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就不能没有象数的结构。《周易》讲“易简”,易简就是象数的变化规则。这种规则又不是绝对整齐划一的,故又“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但总之,“易简”即象数的规则是不能否认的。任何一个卦序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来反映古人所理解的世界整体,而这个整体虽然也是一个意义整体,但首先它应该是一个象数的世界、象数的整体,故必有象数的规则和象数的规律。这是绝对不能否认的,因为古人既然如此的看重象数,他们就不会不从象数的角度来构造和理解世界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