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周易》与易学(下)(3)

时间:2005-05-28 21:38来源: 作者:鞠曦 点击:
哲学反思表明,易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孔子作《传》解《经》形成的《说卦传》产生的误解。孔子作《传》解《经》的易学之道是以《说卦传》为纲形成的,由此形成的易学之道代表了孔子儒学的主体思想。但是由

  哲学反思表明,易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孔子作《传》解《经》形成的《说卦传》产生的误解。孔子作《传》解《经》的易学之道是以《说卦传》为纲形成的,由此形成的易学之道代表了孔子儒学的主体思想。但是由于后世儒家不理解这些思想,使“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帛书·要》)成为历史的事实,所以,易学之道就成为千古之迷。那么,究竟何以为易学之道呢?实际上,孔子在《说卦传》中早已对易学之道作了阐述,由于“后世之士”对《说卦传》作了错误的解释,因此失落了易学之道。关于易学之道,《说卦传》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舆阳,立地之道曰柔舆刚,立人之道曰仁舆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  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显然,孔子在上论中已经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易学之道。简而言之,易学是关于“尽性知命”的理论形式。
  易学中对《周易》的解释虽然有许多牵强附会之处,但问题发生的原因都可归结于对《说卦传》的错误解释。易学史表明,《周易》研究中问题最多,争论最大的是对《说卦传》的解释,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对《说卦传》的解释与《周易》其它内容在逻缉上发生了思想形式的非统一性,从而否定了《说卦传》在《周易》中的纲领性地位。《说卦传》因此成为易学中的问题的问题。如果认为《周易》的思想自成体系,那么,《说卦传》就应当是《周易》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在解释中能够把《说卦传》与《周易》的思想体系一以贯之,才是对《周易》的正确解读。所以,对《说卦传》的正确解读是正确推定《周易》思想体系、理解易学之道的前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