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对于古易经的另类探究(2)

时间:2006-07-26 03:20来源: 作者:金岷彬 点击:
竹简,由于是细窄的长条,一枚竹简只能写一行字;要写双行或多行字,就要用木牍或木板;至于图画,则需要画在面积大一些的载体上,古代的疆域地图画在木板上而称作“版图”,这一术语沿用至今。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春

  竹简,由于是细窄的长条,一枚竹简只能写一行字;要写双行或多行字,就要用木牍或木板;至于图画,则需要画在面积大一些的载体上,古代的疆域地图画在木板上而称作“版图”,这一术语沿用至今。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春秋曾侯乙墓里,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竹简文书,也有画在箱盖上的星宿图;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帛书,是图文兼有。但是,像《诗经》、《尚书》这一类篇幅较大的书籍,如果用能写多行字的木板编连起来,会比用单行竹简编连笨重得多,简册遂成为纸前时代书籍的主要形制。也有缣帛书籍,上世纪70年代在湖南就出土过两种《老子》的帛书,被考古学家命名为“帛书《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很显然,在纸前时代,能使用帛书的人,只是很少数的社会上层人士,大多数中下层人士使用竹简书籍的可能性会大得多。孔夫子晚年喜欢读《易》以至于“纬编三绝”的记载,映证了简册形态《易经》的广泛应用。
  笔者推测认为,在竹简书籍上要准确地绘制出“河图”和“洛书”,比较困难,有些《易经》的竹简本传抄者很有可能就舍去了(在简册上画不准确的、同时也难画的)河图。但是,八卦符号由于与字的大小相近,与字的笔画形态相近而可以准确写在竹简上,于是,历代传抄流传下来的(基于简册的)《易经》,失去了河图部分的图画内容。对应于这种推测,在文献[1]的叙述里,有客观的反映,兹摘录如下:
  《河图》按史书记载乃5000年前的中华龙祖伏羲(炎、黄的先祖)所得,伏羲据此创画了八卦。
  最早记载《河图》之书的是儒家“史书之经”《尚书》。最早论述《河图》性质的应是孔子。在孔子看来,《河图》为“天降神物”,值太平盛世、圣人当道时出现,因他所处乱世,故不得见也。所以《论语》中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说法。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当时的管子、墨子等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