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初九》)
"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解·九二》)
"悔亡,田获三品。"(《巽·六四》)
"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巽·九五》)
"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
"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六二》)
"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临》)
从以上这些文字来看,数字大都与计时的单位如日、月、年、岁等相联系,显然这与周期存在的认识有关。至于后世学者对这些数字在广义易象上的对应,属于象数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上面所引卦爻辞中的数字现象中体现的易数的思想结构还是相当有限的,而作为易数结构体系中基础单元的数的思想在《易经》中的体现则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六爻的组合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运动的某一过程进行模拟,而以六十四卦完成对世界的整体面貌,运动的完整过程的"数量"化构建。
《易经》文本中每卦的爻辞分别对应于以"初"、"二"、"三"、"四"、"五"、"上"命名的爻序,而从"初"至"上"又对应事物发展一个过程中由初始到终结的不同阶段,也象征着这个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或上或下或贵或贱的地位、条件、身份等因素。六爻的爻位由下而上,体现着事物从低级向高级生长变化的发展规律,其基本特征为:初位象征事物发端的萌芽状况,主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主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慎行防凶;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警惕审时;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穷极必反。在具体卦爻中,又各有其复杂变化和含义。就爻辞而言,又有"其初难知,其上易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易传·系辞下》的特征,表明在事物发展的运动变化中,不同阶段的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究其抽象特性而言,却是相对的统一和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