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又提出了一个“太极”——阴阳——四时——五行—一万物的宇宙图式论,确立“阴阳动静互根”的命题。他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大报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载《周敦颐集》。
所谓“无极而太极”、据朱熹的解释是指大极“无形而实有其理”,为阴阳未判而处于“太和状态”,故“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表达了理学家的太极阴阳本体论思想。此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