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周易》和中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三)(3)

时间:2001-03-29 06:30来源: 作者: 点击: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又提出了一个“太极”——阴阳——四时——五行—一万物的宇宙图式论,确立“阴阳动静互根”的命题。他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又提出了一个“太极”——阴阳——四时——五行—一万物的宇宙图式论,确立“阴阳动静互根”的命题。他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大报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载《周敦颐集》。
  所谓“无极而太极”、据朱熹的解释是指大极“无形而实有其理”,为阴阳未判而处于“太和状态”,故“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表达了理学家的太极阴阳本体论思想。此其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