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张载较为明确地肯定了阴阳矛盾运动的普遍存在,并立足于元气论加以朴素唯物的说明。
张载特别注意《易传》关于“有无混一之常”的思想。他指出:“乾坤,天地也;《易》,造化也。圣人之意莫先手要识造化,既识造化,然后其理可穷。……盖《易》,则有无、动静可以兼而不偏举也”《易说·系辞》)。他依据《易》理思维,揭示出阴阳造化过程就是有无、动静的统一过程,必须“兼而不偏举”。以此立论,他集中批判了佛老关于“虚能生气”的观念,称:“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人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正蒙·太和》)。
所以,张载考察阴阳气化运动,就颇为自觉地立足于气一无论;又贯彻了“有无混~之常”的一元思维模式。我们看张载所著《正蒙》一书,其首列《太和》篇,就极有针对性地排除了“无极而太极”这类理学热门论题,直接确立”太和之谓道”的命题,断定道即太极,强调“太和之道”(太极)绝不是一种无矛盾的“虚”和纯粹的“静”,它“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揭示了太和之道(太极)虽没有表现出形态上的阴阳分合和运动变化,但自身固有着浮沉、升降、屈伸、动静的属性。这样,在张载看来,太极也好,太和之道也好,本身就是个内蕴有阴阳动静矛盾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