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说,只用两个符号便可以以一种明白无误的逻辑方法(可操作、可验证的)表示任何自然数。反过来也可以说,一切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符号以逻辑的方法表示出来。
邵雍的“加一倍法”意味着中国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发明了二进制的记数方法,这是中国先哲的智慧和光荣,我们作为后人应该记住它,而不应该抹煞它!
本文得到董光璧教授拨冗审读指正,在此谨致谢意。(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即圆图方图)

伏羲八卦次序图
《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胡阳、李长铎合著《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该书第一章考证了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位制之前的1687年曾读过比利时耶稣会教士柏应理(PhilippeCouplet,1623~1693)介绍中国的古代经典包括《周易》的著作,从而了解相关的易图与卦序。
该文指出,柏应理曾著有《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Sinarumphilosophus)一书。这部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在这本书中的“缘起与宗旨”部分,从第38页至第50页对伏羲八卦图做了介绍。特别是在第41页与43页之间的插页,画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两张。而在第44页还有一图题为“六十四卦图”。
艾田蒲在“莱布尼茨与中国(Ⅲ)”一书中写道,莱布尼茨于1687年在致冯?黑森-莱茵费尔(L.E.VonHessen-Rheinfeds)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不久前在巴黎出版的一部有关孔子的著作,并已阅读。根据这个线索,胡阳、李长铎从德国“柏林科学院”AKADE-MIE-VERLAG?BERLIN出版的《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970)一书第25页中查到此信,该信编号为:N.9,题为:“莱布尼茨致函冯?黑森-莱茵费尔”(LEIBNIZANLANDGRAFERNSTVONHESSEN-RHEINFELS),发信时间为:1687年12月19日9点法兰克福(Frankfurta.M.,9./19.Dezember1687.)。莱布尼茨在这信中提到“Fohi”一词,这个词就是汉语中的“伏羲”,不言而喻,莱布尼茨见过柏应理书中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和“六十四卦图”三张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