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谈医术方面的因素,历史上有一则很着名的故事,扁鹊相齐桓侯。
扁鹊去到齐国,齐桓侯仰慕其声名,便招待他。扁鹊因此入朝见桓侯。既见,扁鹊对桓侯说:“君侯有疾,疾在腠理,若不医治恐怕病会变深。”桓侯摇头道:“寡人无疾”。
及扁鹊退,桓侯便对他左右的人说道:“医生一定好利。明明人家没病,却说人病,如果给他医,当然容易医好,那么他就可以邀功受赏了。”
过五天,扁鹊上朝见齐桓侯,对他说:“君侯的病已到了血脉,不医病就更深了。”桓侯不理他。及扁鹊退,桓侯不悦。
再过五天,扁鹊又上朝见齐桓侯,望见桓侯之后,急急退出。齐桓侯觉得奇怪,因使人问其究竟。扁鹊说:“病在腠理,汤药以及按摩推拿可以医好;病在血脉,针炙可以医好;病在肠胃,用药酒可以医好;若病在骨髓,那就连老天爷都没有办法。如今桓侯的病已在骨髓,所以见到他我便不再说话。”
五日后,齐桓侯病发,叫人找扁鹊,扁鹊已不辞而别。桓侯于焉病死。
扁鹊由气色可以看出齐桓侯的病深浅,是故巫师便亦可以由气色来看人的精神状态—因为邪、崇、病、鬼、妖五者,实在必有精神上的变异因素。
《素问》记黄帝与雷公的问答,即是由气色知人精神状态变异之例。
雷公问黄帝,有些病人,明明已经见其病情转好,却忽然暴毙,何以知之?黄帝答道:“如果两颧赤色,大如拇指,病虽小愈必猝然而死;如果天庭有黑气,大如拇指,则无病而猝然死。”
所以到了《神相全编》出现的时代(宋至明代),术者便总结了由气色看死亡的三条法则:面色有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面色如尘埃者,贫下夭死;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亦主不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