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易经中谈冲突的客观性(2)

时间:2006-06-27 01:46来源: 作者:[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 点击:
在艾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人们可以看到以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为特征的自然观的证据:“爱与恨,醒与睡,生与死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互相转化着。” [2]赫拉克利特在讨论对立问题时,主要强调的是对立面之间

  在艾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人们可以看到以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为特征的自然观的证据:“爱与恨,醒与睡,生与死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互相转化着。” [2]赫拉克利特在讨论对立问题时,主要强调的是对立面之间的互补性,而不是冲突。但他强调互补性时,也并没有忽视冲突的发生:“事物集聚在一起……尤其是二极或‘对立面’……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体或连续性,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又不是整体,而是分裂或对立;在某种意义上,对立的双方倾向于聚合、统一,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们又倾向于分离、多元性。”[3]当赫拉克利特从互补的角度论述对立的因素时,他很自然地把变化看成是循环的;而当他把对立的因素当作彼此相互冲突的东西来看待时,变化这一范畴所蕴涵的性质就不同了:“人们必须懂得,冲突是普遍的,合乎自然规律的,一切事物必然要经过冲突方能产生。”[4]

  当古希腊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对立力量之间偶尔是相互冲突的关系而大部分时间则是互补关系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了,或至少有一部分是彻底地转变了。相反,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中,本性相反之物相成的观点在塑造中国传统中后来的思维模式方面,其影响要比古希腊的传统思想来得更深更广。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对对立力量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广泛兴趣的系统阐述,可以在《易经》中找到。这部经典著作各个不同部分的形成年代,在学术上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这个注释本所依据的占卜系统,人们通常认为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这个由许多三线形(即经卦――译者注)和六线形(即别卦――译者注)构成的体系,是以连线和断线的组合为基础的。连线代表支配或强盛的原则,而断线则代表退隐和柔弱的原则。三条连线或断线的一切可能的组合,构成八个三线形;两个三线形组合成包括六组线条的整体,就构成一个六线形,这种六线形总共有64种可能的组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