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充斥六线形的著作中,每一卦都伴之以相应的卦辞,其中对对立力量的阐述,强调的是它们的互补性,因此,它主张一种观点:“宇宙通过变化或转化的作用方式,使每一事物获得其真实的本性和命运,并且与宇宙相和谐。这也就是进步和连续性意义之所在。”其实,六线形本身常常排列成一个圆形,暗示每一卦都以循环的顺序引起另一卦。
用连线和断线象征的主导和退隐力量之间的互补性关系,是通过阴和阳这种专用名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形式化的。这一思想学派的开山鼻祖热衷于研究这些术语和概念,因为它们支撑着《系辞》第5章的评注:“一阴一阳之谓道。”[5]阴这个词代表着退隐原则,寒冷、黑暗和柔弱,这些都是内在的,隐藏着的,像是云影和山影一样;阴这个词最初是指山脉和峡谷的背阴面。阳这个词代表着主导原则,温暖、光明和刚强,这些都是外在的,显露的,它描绘的或是在阳光下迎风飘扬的旗帜,或是个托着有孔的玉圆盘的人(可能是一个主持宗教仪式的男性舞者),这玉圆盘是上苍和光明的象征;阳这个词最初是指山脉和峡谷的向阳面。[6]“太极图”(一个分成光明与黑暗两个部分的圆形,其中的每一部分又都包含着另一部分的一点[7])以象征的方式反映了这两种力量的关系。[Page]
虽然《易经》并没有忽视对立力量的冲突,但主要强调的还是这两种对立力量的互补性。正如威尔海姆所指出的那样,从这种侧重中所引申出的是三种不同的变化。而这一点在《易经》这部古典著作中已经作了区分:“不变、循环变化和相继变化。”实际上,不变是基础,只有以不变为基础,变化才可能发生。《易经》把和谐和秩序看成是转变的条件,它们总是让位于变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