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应用 > 易与科学 >

易经中谈冲突的客观性(4)

时间:2006-06-27 01:46来源: 作者:[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 点击:
如同阴阳学论中,道家思想也特别明确地强调本性相反之物的内在联系。道家的著作中到处都是关于本性相反之物以及由这些对立面的互补关系所致的循环变化的论述。《庄子》中的如下一段话就表明了这一点:“夫昭昭生于

  如同阴阳学论中,道家思想也特别明确地强调本性相反之物的内在联系。道家的著作中到处都是关于本性相反之物以及由这些对立面的互补关系所致的循环变化的论述。《庄子》中的如下一段话就表明了这一点:“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此其道与……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9]《道德经》对对立力量的互补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的循环性质阐述得更为清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10]
  李约瑟深信不疑地指出[11],以这种方式关注对立面的结果是,把焦点集中在对立力量的联系上面,而不是集中在它们彼此分离的特性方面。出自《道德经》的另一段话证明了这一观点: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恒也。[12]

  这里所描述的关系,严格说来,没有一种能够理解为是相互冲突的,这一事实表明,关于对立力量的互补关系的观念是占统治地位的。

  然而,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出现的种类繁多的思想流派中,只有儒学(通过其众多的变形流派)在中国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学派。与道家的思想家相比,孔夫子不那么倾向于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其规律支配。总的来说,他的学说更关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关心的是和谐而不是冲突。那些持传统观点的人,即认为孔子不仅悉心研究过《易经》,而且还写过《彖传》(这是《十翼》的头两篇,以后成为经典的组成部分)的人[13],对这种解释提出了质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