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位相得
《系辞》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古注纷争,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是“五位相得”呢?它就是九宫历算法的本体模型。易十数为体,八九为用。先天八卦之本体为“五位相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它同谁“各有合”呢?显然合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者,即十数河图。这两者在数理上异曲同工。又据清代江氏“火金易位”观点②,河洛系同源。因此“五位相得”者与河图、洛书“各有合”也。
“五位相得”者,乃四象生八卦,中宫“虚”也。易若无虚则不可容,亦不能变。先天八卦是一个动态组合模型,致用之秘在于一合一开:合则变四象态,中虚,十数用其八,与河图异构;开则变九宫态,天九立中,十数用其九,与洛书异构。总而言之,先天八卦开合之用,虚实之变,八九不离十。如果不研究“五位相得”本体模型,就无从掌握先天八卦的应用机制以及同河洛的生化关系。
《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先天八卦究竟内隐什么自然大现象呢?日月往来,昼夜交替,寒暑更迭,阴阳日缺,大自然千万变化都有定数。据研究,河洛本体乃是日东月西“小周天”数化模型,八卦本体则是日月合壁“大周天”数化模型。《周易》这两大象数模型的组合数理,都贯彻“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九宫算法则。河图主偶数价,洛书主奇数阶,先天八卦则亦奇亦偶。河洛模型只能求解幻方的全等态结构体,而幻方的消长态结构体则独见于八卦模型。回此“八卦>河图十洛书”。若按八卦模型推演各阶算题的全部可能解,则其元素的“参伍”变位都能表现“平衡一消长一平衡”一个大周期运动。
历算的研究客体是日地月系统天象,它们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周期具有非整合性。在只有掌握“立竿测影”技术的古代,以“年月日”整合尺度测量日月视运动的空间关系决非易事。但我国先民精通“参伍”算法与变法,创立了一门九宫历算法,即《周易》策法,解决了历算中的难点“置闰”问题。我们认为:先天八卦九宫算是求解自然界非均匀物体平衡态运动系统最适当的数化形式与方法,策法准确地把握了拟合对象的阶次条件,回而四象态八卦(二阶)模型作四阶演卦就能测量历律。《系辞》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若应用九宫态八卦(三阶)模型则可准确测定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参数。这就是筮法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