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易理探讨 >

“形而上之道”说(4)

时间:2005-03-01 21:19来源: 作者:郭彧 点击:
《韩非子·主道第五》曰:“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能为万物之始者,乃是“形

  《韩非子·主道第五》曰:“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能为万物之始者,乃是“形而上之道”。其他如“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夫道者,弘大而无形”、“道无双,故曰一”、“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 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以为近乎,游于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 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等论,亦是根源于“形而上之道”而发。 继庄子之后,韩非子特别强调了“理”的作用,而且谓“道”之所以“不可道”,是因其“无定理”。无定理者,非一理也。一道而万理,与宋人“理一分殊”说不同。

  《吕氏春秋·论人》曰:“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老子》第二十八章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朴”为“道”恍兮惚兮之完整本性,“朴散为器”,则是“道”的完整本性割散而为器物。“知一则复归于朴”就是知“道”而归其本性。《吕氏春秋·大乐》曰:“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太一”即“太极”。太极者,道之极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乃一事而备两说,其本义自是相同。《吕氏春秋·下贤》曰:“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此则本《老子》、《庄子》以为说。《吕氏春秋·勿躬》曰:“神合乎太一,生无所屈,而意不可障;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有形则阴阳可测,无形则阴阳不可测,故谓之“神合乎太一”,合乎太一即合于“形而上之道”。尽管《吕氏春秋》亦记孔、墨之言行,但是又有后人将是书归入“道家”,亦是因以上诸说似老庄而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