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易理探讨 >

“形而上之道”说(4)(2)

时间:2005-03-01 21:19来源: 作者:郭彧 点击:
《淮南子·原道训》曰:“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舒之幂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

  《淮南子·原道训》曰:“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舒之幂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合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呴喻覆育,万物群生。”“大宇宙之总”者为“形而上之道”,不雕不琢方为朴。“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贯于九天,下通于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此则亦是发扬光大《老子》、《庄子》之说者也。万物皆有匹无独有偶,独“道大”无匹有独无偶,“大浑而为一”即是气形质具而未分离的浑沌原始,并由“一道”而得出“一理”的推断。此则表明,汉初的“道家”对“形而上之道”概念的外延有所突破,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形成了概念与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可见,汉初的“形而上之道”说,已经开始丰富了推断的内容。《淮南子·俶真训》曰:“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兴物接而未成兆朕。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兆,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莫莫者也。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蔰炫煌,蝝飞蠕动蚑行哙息,可切循把握而有数量。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柝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根。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澄清,莫见其形。若光耀之间于无有,退而自失也。”此说自《庄子·齐物论》“有始有也,有未始有始也者”一段文字发挥而为之说。以“天地万物”从无到有分成几个阶段言:从“天地未剖”到“包裹天地”到“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到“天气始下,地气始上”到“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到“万物掺落……而有数量”,还特别强调了“能有无,而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至妙何从及此哉!”原来,“无”虽是无形象,然却不是绝对的无,“有生于无”(自无极而为太极)只是强调有形生于无形而已。“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寂寞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这里依然在发挥老庄之说。《淮南子·天文训》曰:“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崖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先长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原来在空间和时间发生之前,还有一能生宇宙的“虚霩”,而“虚霩”就是“形而上之道”开始的地方。宇宙为一,生气有崖而为二(天地、阴阳),阴阳之专精为三(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此说亦脱胎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道应训》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依然是恒道不可道,有形生于无形的翻版。《淮南子·诠言训》曰:“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不是有什么东西在那里主宰着宇宙,一切皆是大自然自组织运动的结果。浑沌为大一,开辟而成天地。至《淮南子》的宇宙论,较之《老子》、《庄子》、《管子》、《吕氏春秋》为“细腻”,比老庄学说不但有所发展,而且还有所飞跃。发展与飞跃就不免有所发挥演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