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羲先天八卦图"之说,据考是宋朝学者根据《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造出来的,其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北。图如下:
我们看,"伏羲先天八卦图"与前面的"洛书"中的"八卦"是一模一样的,对应和方位完全一致。
我们知道“五行”、“地支”的方位为:
〖木〗 寅 ―― 东北 卯 ―― 东
〖火〗 巳 ―― 东南 午 ―― 南
〖金〗 申 ―― 西南 酉 ―― 西
〖水〗 亥 ―― 西北 子 ―― 北
(通过我前面的研究认为,五行、地支的方位说法来源于“时支”。)
那么,我们如果以“方位”将上面图中的八卦与地支对应起来,就可以发现:《伏羲先天八卦图》描述的是"月支"这一天象情形(关于月支,前面的文章中有论述。),具体为:
震(东北方)与月支寅(东北方)、离(东方)与月支卯(东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春季中木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相合或交成90度。);
兑(东南方)与月支巳(东南方)、乾(南方)与月支午(南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夏季中火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巽(西南方)与月支申(西南方)、坎(西方)与月支酉(西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秋季中金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艮(西北方)与月支亥(西北方)、坤(北方)与月支子(北方)等分别都是一码事,而这些就是冬季中水星相对于太阳与地球所成的特殊方位、轨迹(相冲或相合。);
(我之所以不提及它们与"天干"的联系,是由于的"天干的方位"目前尚未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