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无为而治
为什么讲“无为而治”,这就是道家所探讨的独特的治理世界的方法。他这样讲:“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把“为”当做“无为”,把“无为”当做“为”,这样就可以治理国家,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领导,他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你想能管得好吗?肯定管理不好,所以,道家就讲“道常无为无不为”。“道”经常是“无为”的,但是它“无所不为”。一个领导,你看他无为,其实他什么都为了,因为他制定方针、政策、战略、策略,制定工作的方案、制度和秩序,按照这个制度的规范去做,就能够做好,对不对?这样,实际上他都为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百姓自然教化,这里“正”字很重要,过去就讲,皇帝“正”就能够正朝廷,朝廷“正”就能够正百官,百官“正”就能够正天下。宋代理学家们的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因为当时赵匡胤有一个“佑文政策”,这个政策重要的特点就是不杀知识分子,这样知识分子就可以大胆的发言。朱熹上奏折的时候,他就大胆地说,皇帝的“心术不正”。他在奉召当侍讲的时候,朋友们问朱熹给皇帝讲什么?朱熹就说要讲“正心诚意”,朋友说你这样讲不行,皇帝不爱听,朱熹反问,我不讲“正心诚意”讲什么?他认为如果皇帝的心术不正,百官的心术就不正;百官的心术不正,百姓的心术又怎么能正呢?所以老子讲的“我好静而民自正”,皇帝正了,百姓自然正,不需要一个个地“正”,我们现在就很辛苦!如果你自己“正”了,你自己不贪污、不盗窃、不走后门,我想别人也不敢,这样就可以“我无为而民自化”,人民就可以自己教化自己,自己改恶从善,这就是老子讲的“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