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国学略说——易、儒、道三句真言(8)

时间:2006-11-26 22:37来源: 作者: 点击:
“和”是中国哲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最高的价值目标。在尧的时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大概有三千多个,到了周代还有八百多个,到了战国还有“七雄”。我在《和合

  “和”是中国哲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最高的价值目标。在尧的时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大概有三千多个,到了周代还有八百多个,到了战国还有“七雄”。我在《和合学》中就讲,当时,中国就是一个国际社会,虽然国家小,但毕竟是一个国家。当时如何“协和万邦”?就提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应该协和、和谐,黎民百姓才能和谐相处。

  《诗经》上也出现“和羹”一词,“羹”就是肉汁,“和羹”就是说如何能够让肉汁好吃。晏子和齐景公对话的时候,就讲到了“和同之辩”,他认为要让肉汁好吃,就必须把各种各样的调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油、盐、酱、醋等,把它们加到一块,又恰到好处,多种元素的和合,才能美味,才是“和羹”。《礼记》中讲“和”的地方就更多。《五经》里面都讲“和”。孔子把“和”与“同”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人格的标准,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在儒家的思想系统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地万物是从哪里来的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你从哪里来的呢?这个大家好像没有考虑过,而且也觉得不需要考虑。其实,哲学就是对这种问题的追问,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国古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和实生物”。“和”就是“以他平他”,也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是平等的、平衡的。也就是说你和我和他之间,不是你吞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一种平等、平衡的关系。对他者应该尊重。如何“和实生物”?他讲“土与水、火、金、木杂而成百物”,不同的元素“杂合”才能生成百物。韦昭对“杂”有一个解释,“杂”就是“合”的意思,因此,“杂种”是优生的一种方法。日本人称自己的文化是杂种文化。“杂”能使万物融突和合化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