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国学略说——易、儒、道三句真言(6)

时间:2006-11-26 22:37来源: 作者: 点击:
现在为什么一些人,甚至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出现了很多贪污受贿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格物致知,提高认识,然后正心诚意,去做修身的功夫。只有自己身修好了,才可以管理好家庭,如果连家庭都管理不好,他如何能治

  现在为什么一些人,甚至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出现了很多贪污受贿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格物致知,提高认识,然后正心诚意,去做修身的功夫。只有自己身修好了,才可以管理好家庭,如果连家庭都管理不好,他如何能治国呢?这当然会出问题的。现在很多高官倒台,都与此有关系。

  治平为本,在政治上看,孔子是主张“德治”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从政时,你用政令和刑罚来压服,那么百姓可以做到不犯罪,但是并不能使他有羞耻之心;如果你用道德来教化他,用礼来引导他,那么他就不会犯罪,并且有了羞耻之心。这是两个层面,一个是“自律”的,一个是“他律”的,只有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想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政治上孔子要求君应遵君德,官应遵官德,为政者要端正,所以说“政者,正也”。如果只有命令,自己不以身作则,下面也不会执行的。用俗语讲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是治平的根本。

  治平为本,从经济上看,就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社会目标。小康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自己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子当儿子去爱他。“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那么就不能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是要把这种亲情也推及到别人亲人的身上,“不独亲其亲,子其子”。

  治平为本在道德上的要求,是要遵循“孝、悌、忠、信、仁、义、智、勇”这样一些道德条目,这是社会治平的保证。

 

  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出自《四书章句集注》聂中波书)
 

  从教育上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受等级的限制。譬如周代就有这个限制,要上“国子学”,必须是三品以上的子弟,入“太学”必须是五品以上的子弟,入“四门学”必须是七品以上的子弟。孔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打破了这种等级制度,使得每个人都有学可上。同时他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率先私人办学,为广大人民开辟了上学的方便之门。 [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