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保合太和
《周易·乾·彖》上有句话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里提到了“保合太和”,在太和的“天道”内蕴涵着浮沉、升降、动静、相感的性质,因而产生氤氲、屈伸、胜负的变化,变化有一定的规则,在变化的过程中,每个事物都得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并“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取得一种协调、和谐。这种思想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看看故宫的建筑。第一个殿就是“太和殿”,第二是“中和殿”,第三是“保和殿”,后面还有三个殿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故宫六个大殿的建筑就是按照《周易》六爻所建。这里有了“太和”、“保和”,为什么还有一个“中和殿”?如果知道《周易》的既济卦(上坎下离),我们就可以清楚,“既济”卦是“离”卦和“坎”卦的重叠,“离”在下,“坎”在上,“离”是火,“坎”是水,在“既济”卦里面,九五是阳爻,在阳位;六二是阴爻,在阴位。五是奇数,二是偶数,阴在偶数位,阳在奇数位,称为“得位”,九五为至尊的位置,古代皇帝称“九五至尊”,与其相对应的六二阴爻,是臣位,君臣和谐为“得中”。九五、六二两爻阴阳相应,叫做“和”,既当位又相应,所以称为“中和”。“乾清宫”是皇帝平时办公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帝结婚的地方,皇后、太后可以在那里活动,中间是“交泰殿”,“泰”卦是“坤”在上,“乾”在下,这时候,阳气向上,阴气向下,便可以交感。《周易·泰·彖》上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不交万物就不通,上下不交万物就不成,“交泰殿”就是取《泰·象传》:“天地交泰”的意思,也就是“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一个交合,这是故宫仿照《周易》思想的一个排列次序。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保合太和”实际上是讲“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