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周易学术 > 周易哲学 >

国学略说——易、儒、道三句真言(4)

时间:2006-11-26 22:37来源: 作者: 点击: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相反相成的,讲和合、和谐的思想,八卦的天地、水火、山雷、风泽,也是融突而和合、和谐。“和”的思想后来得到儒家、道家、墨家等的阐发,成为中国思想上一个核心的范畴和首要的价值观,影响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相反相成的,讲和合、和谐的思想,八卦的天地、水火、山雷、风泽,也是融突而和合、和谐。“和”的思想后来得到儒家、道家、墨家等的阐发,成为中国思想上一个核心的范畴和首要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第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郭店楚墓竹简
 

  这句话被看作是《周易》中的“易道”。“易”有“三义”,一曰变易,二曰不易,三曰简易。“不易”讲的是“易道”,“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不易之道。这里提出了三个概念:“理”、“性”、“命”。这三个概念在后来“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那里做了重要的发挥,他在《通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叫做《理性命》。

  “穷理”就是穷“易道”。朱熹讲只有“格物”而后方能“穷理”。王阳明年轻时笃信朱学,依朱子所说格他父亲王华北京官署里的竹子之理,结果未果而中途病倒。“穷理”用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事务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比如桌子的背后是什么呢?背后的东西能不能被认识?也就是“理”能不能被我们“格”出来?大家应该想一想。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方法没有“格”出来,那么这个“理”究竟在什么地方?王阳明穷尽儒、道、佛之书,后来他找到了“理”就在心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就是理。这样他就开出了与朱熹不同的路向,一个是“理学”的路向,一个是“心学”的路向。

  何谓“尽性”?首先,“性”就是我们说的人性,对“性”的本性,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人性是善的,有人说性是恶的,也有人说性是善恶混的。其次,“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郭店楚墓竹简》里讲“性自命出”。这说明“性”是“天”给我们的,是先天的。孟子讲人性本来是善良的,但是它常常被私欲所蒙蔽,因此才堕入恶。所以我们应该去除私欲,把我们放逐的“本心”找回来,这叫做“求放心”。把原来的“本心”恢复起来,这就得“尽心”,即认识我们的“本心”是什么。所以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只有能够“尽心”,才能够“知性”、“知天”。 [Pag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