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以仁为核
《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孔子贵仁”。“仁”,《说文》上言:“亲也,从人从二”。是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要“仁者爱人”。后来有人讲“仁”是对别人而言的,是重人的价值取向;“义”是对自己而言,重我的价值取向。“义”是你自己要做到,它由外在的道德行为内化为端正自我。“仁”则要求爱别人,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自爱心理,而丧失爱人的意识,所以强调爱人,只爱自己不是太自私了吗?因此,“仁”是由己及人。“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年通过了一个“全球伦理宣言”,这个宣言提出了四条金规则,一是不杀人,也就是不要战争;二是不说谎;第三条是不偷盗;第四点是不奸淫,男女是平等的。这四条“金规则”的指导思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立”起来了,也要使别人“立”,自己通达了、发达了,也要使别人通达、发达。就像现在评教授,自己评上了,就不让别人上,这就不对了。还有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总是制裁不发达的国家,不让不发达国家发展,限制你的发展。发达国家自己发达了也要让别的国家发达,这才是“己欲达而达人”,这才符合孔子的思想。
三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广泛地给予老百姓以好处,又能帮助老百姓生活得好,而且要帮助不发达国家发达起来。
第三、以和为贵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在经济领域中成就显赫,他创办了五百多个企业,六百多个慈善机构。但他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就是“《论语》加算盘”,并在他的家乡立了一块“以和为贵”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