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真龙称作“真乳”,以“乳突”来形容龙脉圆耸丰满,“垂珠掩脐”、“饱含乳汁(以随水为证)”、非枯非竭,不就隐隐道出了其中的真情了吗?
(2) 察砂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凡有一定地位的官吏们出门时或多或少总有一班侍从跟随左右,轿前有人擎着一把标志其权利的华盖,而两边则有手持军械的衙役为其喝道。他们缓缓行进,光彩夺目,显赫逼人,好不威风。有感于此种社会风尚,堪舆家们遂提出了“察砂理论”。这里的“砂”指的是主龙(靠山)四周的小山、高地或隆起之处,它们因方位不同,而有着许多叫法:
两边鹄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拥抱,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绕抱穴后,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特立,命曰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正如其名字所规定的那样,这些护砂的职能即在于“侍”、“卫”、“迎”、“朝”。它们和主山之间是一种主仆、上下和尊卑的关系:“主山降势,众山(这里指砂)必辅,相卫相随,为羽为翼……山必欲众,众中有尊,罗列左右,扈从元勋。”
在众多的护砂中,位于穴位左侧的叫龙砂,又称上砂,位居其右的叫虎砂,又叫下砂。此二杀对于“收气挡风落头结构”关系甚大,因而尤为堪舆家所注重。
在《雪心赋正解》中,孟浩将龙砂、虎砂比作大地之母的两只脚,认为:“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然而,从实际位置看,将其看作是大地之母的两条腿,也许更全面,更准确些。至于这些图中的龙砂、虎砂皆成弯抱之状,也许和女性的骨盆较宽,两腿自根部就较开并形成明显可见的鼠蹊沟,以致看起来略呈弯抱之状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