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球——位于化生脑之下、葬口之上的隆起部分,其原型为阴蒂。
蝉翼——又名暗翼,指“第一分水”和“第二分水”间的两股细砂。由于此砂暗藏不明,隐约可见,形如蝉翅,故名为蝉翼。其原型为小阴唇。
明肩——“第二分水”内侧的两道明砂。其原型为大阴唇。
葬口——即穴口,其原型为阴道口。
太极晕——位于葬口之中,其原型为宫颈。
明堂——穴前注水之处,如君王之殿堂,以受朝贡。其原型为会阴。根据离穴的远近不同,明堂又有大、中、小之分。“小明堂”位于葬口之下,它平坦窝聚,可容一人侧卧,是第一合水的汇聚处,“所注虾须、蟹眼之真水,犹如母血藏聚,滋养胎气,故穴得此而聚也。”“中明堂为第二合水的汇聚处,它位于龙虎内侧,故又称内明堂,其原型为鼠蹊沟。大明堂为第三合水的汇聚处,由于它位于龙虎之外,故又名“外明堂”。外明堂和人体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总之,由化生脑、八字水、圆球、蝉翼、明肩、葬口、太极晕以及明堂所构成的穴形图,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幅颇有特写意味的自然主义的美术作品,而由这个穴形图加上写意性的“主龙”和龙虎之砂所构成的整幅“山水图”,则可以看作是一幅颇有象征意味的超现实主义的“人体画”。乍听起来,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然而仔细琢磨,既然堪舆的职责是为亡灵寻求寄托之地,以利其早日投胎人间,那么,如此说法,也算不得什么哗众取宠。
(5) 喻体三系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身体存在着自我模仿的现象:“人的躯干仿佛就是张大脸,乳晕是眼睛,肚脐是鼻子,而生殖区域就是嘴。”这一进化观点虽然难以为许多现代人所接受,但是古代人对此却并不感到陌生。例如《山海经·海外西经》就记载说: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被杀头后“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戈以舞”。这里,“以脐为口”和上文稍有出入,而“以乳为目”则完全一样。公元三世纪时,希腊学者索利努斯的《记闻集》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种人体某一部位和另一部位之间的模仿、对应关系,也被古人巧妙地应用于风水理论,结果导致风水喻意复杂化、多样化,使喻体由人体下身一个系列变成了人体头部、上身和下身三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