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经网 - 轻松学习周易从此开始!

国际易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易学新闻 > 焦点访谈 >

“伪科学”一词是中国学界的耻辱(4)

时间:2006-12-06 18:09来源: 作者: 点击:
●王德奎《绵阳日报》编辑,研究员 “戴帽子”“打棍子”已成风气 “不满意,就说是‘伪科学’?”、“俨然一种风气,带坏了很多人,是对科学创新的迫害。”……61岁的王德奎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很激动。 “伪科

  ●王德奎《绵阳日报》编辑,研究员

  “戴帽子”“打棍子”已成风气

  “不满意,就说是‘伪科学’?”、“俨然一种风气,带坏了很多人,是对科学创新的迫害。”……61岁的王德奎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很激动。

  “伪科学”的提法有缺陷

  “作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王德奎这样形容自己。这样的身份下,他在之前就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建立了联系。2006年11月中旬,他收到了电子邮件———《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知道宋正海在号召学者们联合签名,废除“伪科学”提法。“考虑到已经退休,本来不想签,但是反复考虑,觉得应该签名。”王德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科普法》本身很好,但是 “伪科学”的提法是个缺陷,建议可更改。

  “伪科学”被强势者利用

  王德奎称激动是因为自己有从“文革”期间走过的经验,而现在有“重新体验”的感觉。“文革时期,‘反革命’的称号作为一顶帽子,对你不满意就盖一顶,人人自危。”王德奎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的“伪科学”提法没有一个具体指向,俨然成为一种“泛迫害”的方式。“没有具体的指向,凡是不被个体认同,就被称为‘伪科学’?”王德奎反问,“如果这样,不仅科学家,就算一般群众的构想,也会被称为‘伪科学’?”

  他认为,之所以认为“伪科学”提法不妥,是因为它被“强势的人”利用,已经不是从科学上来讨论,更多是带来一种不好的风气。“脱离了科普,带入了一种互相指责的风气。”王德奎认为:科学允许争议,但是谩骂、人格侮辱的频繁出现,已经超出了科学领域的争议和讨论,“不是认真地分析错在哪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分隔线----------------------------
热点内容